编者按:2022年阳春三月,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打破了港城的一抹宁静。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疫情仍处于高位平台阶段,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莘莘学子也都以各种方式参加了这场战“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为了彰显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的精神与昂扬的风貌,上好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向全社会积极传播正能量,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特举办“坚定四个自信 讲好战‘疫’故事”图文征集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部网站特开设“讲好战“疫”故事”专栏,刊发广大同学的优秀作品。本期特刊发2021级卫管2班朱嘉钰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的星河。越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辉。而这光辉的缔造者,正是那些平凡的人民英雄。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一员,我有幸能参与到那些平凡英雄的队伍中去。
此前不久,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昆山市国际会展中心疫苗接种点帮助医务人员组织来往人员纪律,跟我同行的,还有来自各个学校的青年学生。
我们身着红马甲,每两人负责一条队伍,拿着小喇叭,指导现场来打疫苗的人们,维持现场秩序。他们中有年纪轻轻的叔叔阿姨,也有年龄大一点的爷爷奶奶,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等待打疫苗。
经过大半天的志愿服务,我们体会到了在高压强度下,医务人员连日连夜工作的艰辛,也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豪。灾难压不倒我们,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磨难阻挡不了我们,只会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我们坚信,只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青年之担当,是战“疫”也是坚毅!
也许,我的志愿经历在广大志愿者和医务人员中不值一提,但是,我们前行的目标是一样的。
我的母亲也是一名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在这几年中,每天吊着神经,从未停止抗疫的脚步。从白天到黑夜,每天只睡3个小时,没日没夜的工作已经让她喉咙沙哑甚至体力不支倒下。穿上那厚重的防护服,他们是病毒的“狙击手”,患者的“生命线”;脱下战袍,他们也是父母捧在掌心的宝贝,是爱人心头的朱砂痣,是儿女依靠的参天大树。“病毒扼住了生命的咽喉,但它决不能使我们屈服”,病毒就像试金石,淬炼出人间最纯粹的大爱。他们是普通人,会忧心,会胆怯,但他们也是英雄,使命感让人一夜蜕变,推动着他们逆流而上的是职责担当,是医者仁心,更是不服输的执念。
抗疫前线,大国重器,国士无双,他们以铿锵信念为中国筑起安全防线,度过冬天,亦渡过危难,迎来春天,亦迎来真情。
城市沉重地呼吸着,人们戴着蓝色口罩像抓住最后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人们无处可逃。医院里是看不见的病毒,无力的病人,这是近几年疫情的生动写照。近日,上海疫情不断,每天支援上海的医务人员就有几千人,而昆山作为临近城市,也是我所在的城市,“封城、核酸、隔离”这几个字眼反反复复出现,“天价蔬菜”已经不足为奇,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已经被完全打乱,但是我们服从指挥,绝不乱跑,绝不造谣、传谣,向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中国,是一个在万千磨难中成长的千年古国,而正是因为有无数有识之士的奋斗,中国才能在泱泱历史长河中不惧风浪,才能站稳脚跟。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酌古御今,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他们都是英雄,都成为那个时代中最明亮的巍巍灯塔。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共同祈祷,共同期待冰雪消融之日,战胜病毒之时;让我们相约英雄城市,去看“芳草萋萋鹦鹉洲”,去观皓月清凉,山高水长。
2021级卫管2班 朱嘉钰
指导老师:刘曼
(编辑/胡倩倩;审核/顾曼丽 董伟康)